Expert introduction

专家介绍

  • 张海军教授

    博士,教授、工程技术应用研究员,博士导师,十三届、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德州市政协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生物医用材料改性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首席科学家,生物医用材料改性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主任,同济大学医学院介入血管研究所副所长,兼任同济大学医学院教授、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心血管专委会秘书长,中国塑协医用塑料专委会副理事长,中国医工交叉与转化协同创新平台理事长。

    先后建设了生物医用材料改性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山东省企业技术中心、山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国家级和省级研发平台。累计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工业强基工程、国家产业振兴专项等国家和省级科研项目30项。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教育部和山东省技术发明一等奖各1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山东省专利二等奖2项,中国技术市场金桥奖1项。申报国内外专利167项,授权46项;在国外杂志发表学术论文47篇,在国内等发表论文35篇;撰写专著2部,翻译外文专著1本,参编十三五规划教材1部。开展转化医学研究80余项,参与制订行业标准6项,获得医疗器械注册证67项。不对称涂层药物冠脉支架获得国际PCT专利授权,在支架涂层聚合物、非对称涂覆工艺和药物控释技术上属于国内首创;具有抗菌抗凝功能的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产品,获国产首个注册证,进入全国3000家医院。2019年荣获富民兴鲁劳动奖章;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泰山学者特聘专家等人才工程;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山东省勇于创新先进个人、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奖等荣誉称号,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等荣誉称号;2021年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2021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荣誉称号。

  • 李晓刚教授

    北京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科领军学者。国家材料腐蚀与防护科学数据中心创始主任;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国家一级学会)理事长、会士;国际腐蚀理事会理事;美国国际防腐蚀工程师协会(AMPP)会士,欧洲腐蚀联合会会士;国际冶金类顶级期刊《Corrosion Science》顾问编委;Nature系列《npj: Materials Degeneration》主编。

    “长期从事材料腐蚀理论研究与耐蚀新钢种开发工作,是我国该领域的学科带头人之一。针对我国低合金结构钢耐蚀性低下和传统耐候钢性能亟待提升等瓶颈问题,在系统获得合金成分和冶金工艺参数对低合金钢环境腐蚀起源与演化影响机理与规律基础上,提出了低合金钢耐蚀性能冶金制备全流程调控的新理论;发明了耐蚀钢冶金工艺调控成套新技术和系列耐蚀钢新品种,产量超过5000万吨;研制了高品质低合金耐蚀钢标准新体系;解决了国家重大工程建设中多项材料腐蚀的难题。发表包括《Nature》在内SCI论文761篇,引用15461次;专著24部(主编20部);获授权发明专利88件,通过合同或专利实施为207家企业提供了直接技术服务,产生了重大的经济效益;获排名第一科技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6项和二等奖4项、行业科技一等奖5项;获NACE国际2017年杰出工程贡献奖和2019年最高研究奖;获2022年第五届全国杰出工程师奖。

  • 路民旭教授

    北京安科科技集团董事长,北京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第四届国家安全生产专家组成员(石油石化组),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会士,美国腐蚀工程师协会(AMPP)会士(Fellow)、北京分会副主席,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ASME)管道系统部中国分部主席。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华中理工大学、中国石油大学,中国石油—管材研究所等单位兼职教授。曾任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管材研究所副所长,并兼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石油管力学和环境行为重点实验室主任。先后担任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常务理事、副理事长,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环境敏感断裂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石油学会储运专业委员会完整性工作部副主任,中国化工防腐蚀协会常务理事,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压力容器分会理事,美国腐蚀工程师协会亚太地区副主席、中国地区技术联络人。《材料保护》、《稀有金属材料及工程》、《油气储运》等杂志编委。先后承担和组织过各种重要研究项目百余项,其中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负责人、国家重点应用基础研究规划(973)项目二级项目负责人,国家863高技术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等国家项目负责人,中油集团公司攻关项目、应用基础研究项目和技术开发项目负责人,国防科工委国防预研项目的负责人等。获省部级以上奖励6项。出版专著和教材6部,获国家发明专利50余项。发表论文200余篇。

  • 曲选辉教授

    国家级杰出人才计划入选者,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2004-2014)、新材料技术研究院院长(2015-2020)。中国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副理事长,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金属学会粉末冶金分会主任委员,《粉末冶金技术》主编,《粉末冶金工业》副主编,《Powder Metallurgy》、《Frontiers of Materials Science》等10余杂志编委。

    主要研究方向为粉末注射成形、高速压制成形、3D打印等先进粉末冶金成形技术,特种粉末制备与合成技术,高性能电子封装材料,高铁制动材料,铁基粉末冶金材料与制品,粉末高温合金、高速钢、高氮不锈钢、钛合金,难熔金属与合金,硬质合金,弥散强化材料,材料科学数据与材料基因工程。发表SCI论文500余篇,出版著作5部,授权发明专利200余项,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教学和科技成果奖20余项。曾获“中国青年科技奖”、“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北京市优秀教师”、“宝钢优秀教师特等奖”、“中国粉末冶金贡献奖”等荣誉。